Peter Handke 是 2019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因其“新主体性文学“赢得盛誉,同时也颇具争议。事实上,打破既有规则的作家总是如此。
我看的这本书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左撇子女人》,收录了 Peter Handke 的三篇中篇小说——《短信长别》、《真实感受的时刻》与《左撇子女人》。我还没有看完这本书,但 Handke 描述的意识危机太过生动。我对此有亲身体会,同时 Handke 也给了今天的人们启发。尤其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地区疫情政策逐渐放开,而我的祖国中国还在自我矛盾、上推下卸与谎言中裹足不前。乌克兰军事行动、经济危机、反全球化、言论管制……身处历史事件中很酷,不那么酷的是,这也让未来更加难以预测。
意识危机
Peter Handke 的意识危机指的是当你意识到你与周围格格不入,但又不得不装作若无其事,一如既往生活时,日复一日丧失自我的生存节奏会让你感受到精神的分裂。当你不再能够忍受的时候,你便会感到生存陷入了茫然。你不知道如果周围与你的想法截然相反,而你在行为上又必须与周围同步,你为什么还要活着。
这本是一个对现有社会运行方式的反思,但你有可能深陷想法之中。比如你可能在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更努力地工作,然而更努力地工作反而会毁了你的生活。当你突然有一天意识到这一点,并且这种想法如影随形,即使在你睡觉时也无法赶走它,你便陷入了对生活意义的茫然。
这种意识是智慧的,因为你用理智得出了这个结论。但你沉浸在这个想法中。你无法改变周围,同时,沉浸在想法中,明确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刻太过幸福,以至于每当从想法中走出来,走进周围的人中,你便会或害怕、或茫然、或反抗。这让你无法行动、让你郁郁寡欢。
我们现在就处在意识与周围格格不入的时刻。
现实让未来难以预测
每个人都在对未来预测。吃饭是因为你预测到未来会饿;工作是你预测到未来需要资源,而工作会让你在未来得到你需要的资源;到另一个国家学习工作,是因为你预测到未来这个国家会给你带来美好的记忆;记录想法、叙述,是因为你预测到未来会有人听到或者看到你的想法……
但现在,人们告诉你,你多年以来相信的预言都将不复存在。你奉为圭臬的规律将成为废铜烂铁。
你不再需要吃饭,因为你完全不知道,下一个时刻,你是否还能活着感到饥饿;你不再需要工作,因为你不一定能得到什么,甚至你已经有的也可能凭空蒸发;你不再考虑去另一个国家,因为以后你再也不会被准许踏入这个国家的领土;你不想再写点什么,因为你的叙述会被精心地删除,更不会被人看到……
但这只是表面。从信奉宗教到文艺复兴的改变已经让我们感受过一次对生命的意义的茫然(《人生的意义》- Terry Eagleton),现在,人们对未来的茫然如同二战后一样。你可以从 Jacques Demy 的电影作品中感受到我所说的这种茫然。
宗教和哲学
我们之所以感到茫然,是因为我们突然失去了信仰。信仰与宗教相连。宗教与哲学的区别是,哲学教会你思考,而宗教告诉你应该相信什么。宗教交给你是非的同时,也帮你决定了你的过去、未来,帮你解答了人生的疑问。
我们总想要预测未来,同时我们不喜欢失控的感觉。从文艺复兴至今,我们不那么相信神灵,同时越来越相信自己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但这同样意味着,你的命运、你生命的意义不再由神决定——这些都要靠你自己决定。但你并不能预测你的未来,也找不到一个生命终极的意义。于是你陷入了茫然。
后来,你发现了科学,你发现了社会规律。你又能掌握未来了,你又能掌握你的命运了。正当你目的明确地在香榭丽舍大街上行走的时候,病毒、金融危机、战争、气候恶化、种族歧视、人口膨胀、言论控制……这些匪夷所思的事件让你质疑,我们在进步吗?我们还会进步吗?未来我们会生活地更好吗?或者,更悲观的是,未来我还会活着吗?
Peter Handke 与 Jacques Demy 的解答
几十年前的答案放在今天并不过时。这也提醒我们,意识危机从未消失,可能在更远的过去也存在着。
Peter Handke 书中的角色与 Jacques Demy 电影中的角色都遇到了意识危机。他们不约而同,都在质疑生命的意义,他们都在质疑自己在做的事情,质疑周围。尽管具体情节不同,但他们都是在寻找能够为之活着的事物。Peter Handke 找到的是自然、亲情,并伴随着平静地接受现实世界;Jacques Demy 找到的是爱情。
因为二者都是艺术家,他们的解答都很浪漫。上文提到的 Terry Eagleton 则逻辑严密地讨论了有关生命意义的问题。但他们的相同之处是,你都需要找到一个可以为之活着的理由,否则意识危机永远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会让你陷入抑郁。但这个理由是你自己的,如果你没有宗教信仰。
像我之前写到的,同样适用与意识危机。也就是说,当然,你可以放松心态。车到山前必有路,你可能会想。但是这无法解答你心中的疑问。你总是会去寻找,可能会找到,也可能不会。但无论如何你都会继续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