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为什么小学生这么“不听话”——以及“网络沉迷”

为什么小学生这么“不听话”——以及“网络沉迷”

“听话”和“好”的联系只是文化决定的,同样现代人“网络沉迷”也是一个伪命题。问题的关键很容易被这些形容现象的词遮蔽,真正的成因是对精神娱乐多样性的缺失。

之所以“不听话”和“网络沉迷”是带引号的,是因为我们在使用这些表达方式的时候,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要这样表达,没有意识到在背后,这些词语意味着什么。我们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我们却不这么做,从而忽略了对娱乐多样性的缺失才是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笔里藏刀”

很久以前就像讨论这个话题,但真正让我写这篇博客的是是这篇文章。“共青团中央”今日发表了一篇批评向小学生售卖笔杆处嵌有裁纸刀的圆珠笔的行为。文章中不乏“心惊肉跳”、“危险”、“冲突”字样,旨在暗示“嵌有裁纸刀的圆珠笔”是危害学生生命安全的产品。

当然,发表这种报道以及对舆论的引导方向与“共青团中央”本身的性质有关,这里我们不展开讨论。我们想讨论的主要是为什么在中国,我们会经常说一个孩子不听话,并且这成为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是“好孩子”的标准。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这就要谈到什么是对”听话“的定义。以下是从网络上找到的释义:

听从长辈或领导的话;能顺从长辈或领导的意志。

百度百科

这是其中一个释义,当然我们也对这条释义最感兴趣。

事实上,中国的教育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强调要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但同样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回答是“不让师长生气”。

师长生气主要是因为一个“孩子”违背师长的意愿,但这建立在孩子有服从师长意愿的义务的基础上。在这个词的释义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对是否听话做出的评价,但在评价一个人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假设师长要比孩子更有智慧,做出的决定总是更加明智。甚至“听话”有时候会被拿来与“聪明”做关联。因为“听话”的孩子做出了更加“精明”的选择。

用“听话”与否给一个人做评价,体现的是作为“师长”对更高社会地位的强烈渴求。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明自己要高于“孩子”。当然衍生来看,近来关于 Elon Musk 的新闻,以及他开除了一个真心为公司软件优化提出建议的工程师,尽管这位工程师只是回应了 Elon 自己在 Twitter 发起的言论,也是显示自己的地位的行为。并且“解雇”本身,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的行为。

对一个孩子“令人生气”的行为,一个较为理智的做法是关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通常这是因为孩子对事情的理解与师长不同,因而孩子并不觉得这是“令人生气”的。而师长将自己的思考方式强加在孩子身上,同时不考虑合理与否,是造成冲突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师长不论是在话语权还是实际的身体素质上,都要强于孩子。因此孩子一旦收到“不听话”的评价,对孩子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为了“听话”失去了哪些

我想首先失去的就是理性思考的能力。这也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

从我个人经历来谈,我从父母那里几乎没有收到“不听话”的评价。我觉得这有两点原因。一是我的父母本身就是比较理性的人。他们有关注到我的个人选择,也会听取我合理的解释。同时我深谙为“孩子”之道。因为我终究还是没有很大的决定权,因此我也不会做出明知会引起父母强烈反对的事情。

反之,影响我最大的是学校。学校总会强制教授一门类似于“思想道德”的课程,并且有考试。除去政治宣传的部分,剩下的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好孩子”。

说句题外话,这种教育真的是精明。教育系统会强制让你记住他告诉你的道德标准,即便你不想学,他也会强制让你记住并写下来。更可笑的是,他还要你分析他为什么是对的。这完全符合对邪教的定义。

据我所知,对党的歌颂也类似于此。我们用既定事实为历史加以肯定,就好像说“多亏共产党没有输(没有共产党),要不然共产党就输了(就没有新中国)”一样荒谬。而我们现在用共产党的胜利这个既定事实来肯定共产党之前所做的都是正确的,并且肯定共产党现在、未来所做都是“有其深刻意义”的,就类似于欧洲君主为自己颁发奖章一样更加荒谬。

类似于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春天不做秋天的事”。如果你没有听过的话,可以猜一猜这是用来告诉你什么的——不要在上学期间谈恋爱(早恋)。

这是真的是一个极大的阴谋。

首先将恋爱定义为“秋天的事”,荒谬至极无需多言。更何况“早恋”本身就是伪命题。“恋”既为正常情感,何来“早晚”之分?难道恋是需要国家政府安排时间的?

他们没有人会跟你强调,不让你恋爱就是为了让你努力工作,以便于更好地竞争。这就像 996 文化一样。如果你没有正常的情感活动,就可以成为极其擅长工作的机器。周末也为你安排加班时间,就是为了让你没有思考的时间,让你只会工作。当你彻底与社交说再见了之后,你就只会工作,你人生的意义也只有工作。

当然这不是说竞争不存在。即使你知道这一点,竞争依然存在。只是你要明白这一点,在你能够改变、反抗或者逃离的时候下定决心。

相同的事情也极其常见。例如努力就有回报(看看娱乐明星们),学海无涯苦作舟(你相信爱因斯坦每天忍受着巨大痛苦工作),人人平等(不同孩子受到的教育和课外活动),知识就是力量(所以大学很重要,但是你赚钱的知识是大学教你的),善有善报(说真的,这都能成为短视频产业)……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想要说的是,这些看似“常识的事情”正在屠杀你的批判性思维。我们的文化强行将两个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当你不去思考这种做法是否合理时,你就要承担接受这种想法的后果。

娱乐多样性的缺失

这时候再来看,其实大人觉得小孩玩刀危险是因为大人自己将“刀”与“危险”强行联系起来。这种笔分明是一种提高生产力的工具,非常适合例如快递员。孩子拿到这种东西也只是习惯性当成玩具,当然作为手工课的工具也并不是不可以,但他们买来这种工具绝对不是为了伤人。

我相信一定有人会问,为什么他们会买来这种东西当玩具。小孩子有个很大的特点——对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想要探索新鲜事物与世界。因此,小孩子会花费很多时间在玩上。他们会自己制作玩具,就像我小时候会每天投入四五个小时做纸模、造弓箭一样。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世界,创造世界,满足好奇心和创造的欲望。

其实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给孩子报班反而是扼杀创造力的行为。试想“创意班”和大自然相比,哪里有更多好玩的东西?舍本逐末。

但是在小城市,例如我生活的城市,如果家长一方面想让孩子努力学习,一方面又没有精力、财力陪孩子玩或者帮助他们培养爱好,例如攀岩、弓箭,再又不相信电脑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尽管现在的网络世界无法与二十年前相比),孩子又需要玩,那么请你来回答,他们还能玩些什么?家长觉得期待他们过着无趣的生活还能写出有趣的文章?天方夜谭。

小孩子沉迷动漫、视频、“危险”的玩物不是坏事,说明他们还有好奇心。他们需要满足好奇心,但又没有条件,只能用最廉价的方式满足“玩”的欲望。即使这一点点要求,家长、社会也不能满足,这样对孩子是不是很残忍?是不是你们所说的“不人道”?

什么?你生活本身也很困难,拿什么来养孩子?你这么清楚为什么还要养孩子?你在害人你知道吗?

这是你父母让你做的?社会压力?你也是受害者?这就是你继续害人的理由?你明知道不对,还要让错误延续下去?

我们的网络沉迷

诚然,网络公司的算法是我们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自己对简单的快乐的追求同样有罪。当然,“网络沉迷”也是假命题。你甚至可以说一个人“沉迷生活”。只是如果你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并且想要改变,就应当明白,三十、四十年前甚至更久,沉迷游戏厅、篮球场、报纸、通俗小说都曾经是一个问题。改变对网络的沉迷只是让你沉迷于另一个事物而已。

沉迷网络并不是坏事。在 2022 年我们说沉迷网络,是不想让大公司通过算法和内容影响我们的想法。如果你觉得沉迷网络不会影响你的生活,那它就不是坏事。这完全是个人的选择。

但对孩子而言,他们没有太多判断的能力。他们会欣然让算法控制他们的想法和欲望。孩子们沉迷网络,正是因为现实生活的无趣。自己体验有趣的生活和在屏幕上看别人过有趣的生活,你猜他们会选择哪个?

以上

希望你喜欢这篇博客!如果这篇文章有帮到你,或者给你一些不一样的想法,不要忘记订阅我的 Blog, 并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